在中國風格歌曲寫作中,要想讓旋律具有某些地區或某些少數民族的民歌特點,首先要對這些地區的民歌在調式、旋法、節奏、結構上的特點有所了解。一般說,地區的方言、地貌、人們的整體性格等等因素都對該地區民歌風格的形成產生很重要的影響,使我國民歌、民間音樂具有豐富多彩的種類。下面按從北到南的地理方位對一些地區的民歌特點進行一些介紹。
俺們東北這疙瘩(這里的意思,念ga da,不要念成ge da)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東北地區由于語言接近,所以民歌的差異不大,形成了一些共同的特征。
1、東北民歌中,宮調式和徵調式是運用最多的,較少出現羽調式,商調式和角調式不見運用。音階以帶變宮的六聲為主。
例1《小看戲》,這是一首帶變宮的六聲宮調式民歌。
例2《東北風》這是一首帶變宮的六聲徵調式民歌。
2、變宮7的運用很有規律,大多是商音2下行進入變宮7再解決到羽音6上。這個進行非常具有東北民歌中的特點。如例1。
3、東北民歌旋律中如果出現清角音4,只在終止式中運用,如《月牙五更》中的后段:
例3
4、跳進音程的特點是:五度向上跳進后反向級進,如例2中的3 7 6,例3中下行的2 5 6。六度下行大跳的高音1到中音3,如例1。下行小七度的中音5到低音6,如例2中。
5、東北民歌的終止式獨具一格,進本上是進入調式主音后,添加輔助音再回到主音,或加花后回到主音。如例1中的終止式和例3中的終止式。!
7、樂句以強拍起、方整性為主,動感歌曲中,強拍后半拍起(即閃板句)的形式極具特點(參考龐龍演唱的《家在東北》)。
8、樂段的結構大多帶擴充,方法是樂段結束后連接短小的襯腔句,或者重復、變化重復原來的終止句。因而出現的樂句不方整結構也屬于正常。如例2的結構。
參考一下現代歌曲《家在東北》(龐龍 孔家歡詞 龐龍 韓東 孔加歡曲)中的A段,這雖然是東北民歌少見的羽調式,但旋律依然體現了東北民歌的特點。
例4
(柴欣)
http://www.zuoqu.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35589&extra=page%3D1